失物招領處 

  主角亨利是有錢人的孩子,他經常被批評沒有目標和上進心,給人感覺一副輕浮、心不在焉的模樣,透過叔叔的關係進入鐵路局的失物招領處工作。雖然對於裡面一些人的遭遇感到哀傷與惋惜,但基本上還是讓人感到溫馨的小品。

 

以下有劇情雷發言,慎入

 

  看到小說封底描述亨利對於事物抱持的心態是「沒有任何事物不能被取代」,基於自己從小受到「要愛惜東西、不能隨意浪費」的觀念影響,讓自己在閱讀以前對書有了錯誤的認知:以為亨利是不愛惜東西的大少爺,進入失物招領處後學到珍惜物品....這樣的情節。看完小說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猜測大錯特錯,事實上亨利並不會不愛惜東西,只是在情感上來說,他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,因為人的位置是不能隨便取代,這想法與失物招領處的老職員成了對比。雖然不知道亨利對於物品的想法有沒有改變,不過他透過在失物招領處看到各種人與物的連結,有急著找尋失物、將失物視之為珍寶的人;也有惡意丟棄物品、想藉此擺脫過去的人,這些事都讓亨利感到有趣,他也會去想人們是在甚麼樣的情況丟失這些東西,畢竟出現在失物招領處的事物實在是太千奇百怪而讓人疑惑XD。

  原本以為亨利生活態度很隨便,看完書後覺得他更像是個純真的大男孩,大概就是因為純真、沒有太多慾望,對於事情沒有汲汲營營的追求,所以他才能用更為透側還有好奇的眼光去看待周遭的環境吧。即使亨利更有才能,但他寧願留在能讓自己過的快樂的位置,而亨利也會想辦法讓工作充滿樂趣。想到了書中有句話是要在上位的人一直保持在上位,掉下來就無法翻身了,雖然原句差不多忘了,不過這句話也表示了亨利不想往上爬的心情吧。覺得亨利的個性就像長不大的孩子,或許和他媽媽過於寵愛有關,不過亨利還蠻有獨立的想法而不是單純媽媽說甚麼好就甚麼好。只是亨利那種漫不經心又不積極的個性,在故事前半會看到他跟人失約的橋段,碰到小混混攻擊也只是逃跑和想著要和平談判。這種消極心態在碰到博士離去這件事之後才有了改變,他主動保護受到小混混攻擊的朋友,這也帶動了街上的居民出來捍衛、趕跑小混混,看到這邊其實很感動,覺得不單是亨利成長了,也看到人情的復甦與溫暖。

  拉古廷博士和亨利一樣,也是熱愛事物,並有強烈好奇心又純真的人,大概是這樣的個性,所以才能和亨利是一拍即合吧XD,覺得這兩個人的互動好萌好可愛w,雖然知道不可能還是會好想喊「在一起!在一起!」(欸。所以在讀到博士因為被種族歧視的人言語傷害而離開德國的時候,感到很傷心也不捨。從博士的行為來看,他對德國也抱持著熱愛,如同他愛著自己的國家,被自己信任且喜愛的事物傷害那種打擊一定很大的,這或許是博士不告而別的原因吧?起初看到博士離去的橋段,對於明明有很多人對博士這麼友善,為何只有一兩位說出歧視的話語就讓博士這麼打擊感到疑惑,但思考一下,如果是自己碰到這種事也會很傷心,付出的感情收到惡意的回應,也使自己看清事實上不是每個人對於自己都有善意,或許其他人只是沒有說出來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博士的夢和心大概都碎了,而且說出攻擊話語的那兩人說的話真的很讓人難堪與憤怒。寫到這邊突然想到日前讀到王爾德〈公主的生日〉,裡面出現的醜陋小矮人,付出了自己的真心,希望能讓心愛的人快樂,卻不知道原來對方對自己是抱持著惡意與訕笑,在知道真相後就心碎死去了,或許博士離開時的心情就像那位小矮人那樣吧?

  雖然書中著重的是人與人情感的連結,對於當代背景沒有描述太多,不過也能看到一些當時德國的問題:懷念過去納粹統治的年輕人、德國國民(特別是年輕人)對於自我的定位、企業裁員問題、種族歧視等等,還有進入近代化後人們的「遺忘」。一直在思考本書「遺忘」的意義是甚麼,並不是不單遺忘物品而已。試著想了一下做個推測,人們會透過物品或記號去回憶事情,但是隨著物品遺失越來越頻繁,或許暗示了現今事物太過容易被淘汰與取代,或者指人們的心靈充斥太多想法或雜念,讓他們心思不在上面而容易遺忘了事物。「遺忘」這個主題或許也譴責一些人對於過往錯誤的遺忘,才會讓納粹思想和種族歧視依然存在,還有現代人對於自我定位的遺失、人情溫暖的遺忘也說不定。

  書中還有看不懂的地方,不了解為何一直提到受到亨利追求的女同事--寶菈的丈夫,原本以為寶菈和她的丈夫之間有婚姻問題,但小說看完了還是看不出來,而且寶菈後來也改變對亨利的態度,這部分的橋段真的看不懂。

  另外雖然養成了不看前言與導讀的習慣,但是看導讀卻被捏到作者其他書的內容與結尾感到很生氣,不過導讀對於《失物招領處》的社會背景到是寫的很詳細,有些地方要看導讀才知道為何書中會有那些情況,只是我還是很憤怒被捏別的書內容這件事....(小心眼。

arrow
arrow

    BB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